湖北“卫星链”光耀星空 “楚天”星座规模组网将达516颗 |
文章来源:高明瀚 发布时间:2025-04-05 08:02:58 |
2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两连升至50.4%,较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时隔三个月后重回50%的荣枯线以上。 特朗普近日在会见航空业高管时表示,将在未来两三周内宣布一份全面的税改计划。业内专家认为,除中国和美国因素外,欧洲和日本经济也出现改善势头,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有望比2016年出现明显改善。 美国经济复苏出现强劲势头,特朗普入主白宫,宣布将放松对金融业的管控、推行大幅减税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长期利好的势头。彭博商品指数曾在2015年大跌近25%,创下该指数2008年以来最糟糕年度表现,而到了2016年12月中旬,该指数年内上涨11.5%,创下6年内首次年度上涨,与2015年形成鲜明对比。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投资增长速度从2010年的7.1%到2015年骤降至1.6%,使出口大宗商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遭受重创。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日本经济持续疲弱,欧洲经济止步不前,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出现疲软局面,国际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显著萎缩,尤其是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一片惨淡。个人消费也在抬头,房产、汽车销售都呈旺市。 黄金、白银、银矿石以及锌、铜等产品均呈上涨趋势,尤其是锌和铜价格蹿升,涨幅均超11%,成为进入新年来表现最佳的大宗商品。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2月13日触及每吨6204美元,创下2015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但是主要精力应逐渐转向做好两件事:一件是推进顶层国有企业的整体改制,另一件是深入研究管资本的体制框架、实施方案以及政策措施。 例如,银行业本世纪初通过整体改制上市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证券化,但是在产业领域,这一过程尚未启动。国有企业转制的关键是转。管资本为主是中央的重要决策,是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诸多体制矛盾的一把钥匙,但是两种理解、两种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文/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陈清泰客观地讲,政企不分、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等体制性问题几十年得不到解决,不是党和政府不重视,不是政策出得少和文件写得不到位,而是因为政策性调整不能替代体制性改革。 这就提出了一个在国有经济的范畴能否构造出各自独立的市场主体的问题。在一些文件中把管资本与管企业的概念、管理方式混杂在一起,监管机构除了管企业还要管资本,使企业不知所措。 那就是不太理会顶层国有企业的整体改制,以及监管对象向资本的转变。今天很多纠结和争论的原因就是后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衷缺乏理解,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管企业、如何用政府的力量推动把企业做大做强,轻视了企业制度转型的重要性。资本化后,出资人机构监管的对象就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构,与实体企业不再有直接的产权关系,也无权穿越投资运营机构干预其投资的公司,政企分开将顺理成章。这种称谓上的混淆,造成了概念混淆、政策混淆。 第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现代企业制度是改革的方向,传统国有企业应逐渐向公司制度转型、在条件具备的时候要加速转型,因为与管资本对接的不是传统国有企业,而是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公司。结果企业与政府捆绑得很紧,有多元目标,缺乏活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往往力不从心,走出去有时也难以被国际市场所接受。这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转制,而且有利于消除所有制鸿沟,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第三,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相应的,政府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管企业,另一种是管资本。 管资本为主是这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亮点和突破口,针对当前的情况需要澄清认识、凝聚力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涵是保持较大份额的公有制、国有经济,同时发挥市场经济的高效率。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不知政府发了多少文件、出台了多少政策。客观地讲,政企不分、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等体制性问题几十年得不到解决,不是党和政府不重视,不是政策出得少和文件写得不到位。目前,政府文件和媒体都笼统地把市场主体叫作企业,把与国有资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统称为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清晰地界定两种企业制度十分重要。有两种企业制度,一种是国有企业,另外一种是公司制度。是针对所有被称作国有企业的范围,还是指针对按《企业法》注册的那些公司呢?如果把用国有企业的规定要求国有投资的公司,甚至穿越国有企业要求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都照章执行,这就把现代公司制度拉回到了传统国有企业,使两种企业制度各自清晰的属性变得模糊。 第五,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实践证明,政策性调整不能替代体制性改革,《企业法》对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历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受改革进程的局限,它的利益不可能超越政府管企业,只能在如何改善和规范管理中周旋,不能做到政企分开。 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深化改革重要的突破口。为改变政企不分,政府也曾试图在政府管企业的框架内找到一种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度,但是多次尝试并不成功。 而《公司法》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它主张的是公司的独立地位和自我治理。下面,我想讲四点意见。 实际上,目前对管资本为主存在着两种理解。政府把国有企业作为行使职能的工具,推进经济增长的抓手,承担社会职能的基本单元。近十多年来,政府管企业的体制在不断加强,每个企业头上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央企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各类企业头上都有一个所有制标签分作体制内、体制外,政府和银行对其有亲有疏。对管资本为主还有另外一种理解。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深感无奈,政府也倍感纠结。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做了精准的概括:第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是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一方面想尽办法向企业放权,另一方面又想尽办法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这种理解的要点是监管机构管企业的体制不变、范围逐渐扩大,带来的结果是长期困扰我们的那些体制性问题无法解决,将继续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中兜圈子。 第四,科学界定国有企业,把握企业转制的方向。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混淆搞不好会使国有企业转制走过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这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主导方面已经不是国有企业的自身,而是在国家层面推进国有资产实现资本化。在排除私有化的情况下,唯一的途径就是借助现代公司的制度安排,形成包括国有资本投资的千万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国有企业的转制就是要由《企业法》规范转向《公司法》调节,政府要摆脱管企业的纠结就要落实管资本为主、推进顶层国有企业的整体改制,从《企业法》变轨到《公司法》,从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股权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近来供给侧改革和基建投资的增长也直接增加了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预期。 美国对中国钢铁337调查初裁终止等。由此,通过兼并重组把众多钢铁企业的产能集中起来,组成大型钢铁集团,或为行业的发展出路。 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基于当前的行业困境。有行业研究报告认为,各基建项目启动及项目施工将在今年两会之后启动,目前在华东、华南已有房地产施工提升的迹象,如果下游对钢铁需求的增加得以印证,则钢材板块将得以迅速修复。 近年来钢铁行业发展比较散乱,全国规模以上的钢铁企业比较多,存在无序竞争,形成了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产能利用率低,钢价也屡创新低,行业的去产能、优化资源配置势在必行。在严格坚定的行政去产能政策叠加环保限产日趋严格、基建投资的明显大幅增长下,必然拉动对钢铁的需求,这在近期钢价的修复性回暖给予了印证。 |
上一篇:石河子光伏产业发展再添助力
|
相关资料 |
德意志银行:Q3光伏企业将继续承受利润和价格压力 |